三年展上有这么一组作品,叫《离乡》,作品介绍如下:

《离乡》是一个三通道视觉展览艺术品,通过从不同的运输方式的观察外界,探究现代化和外国介入的影响。视频穿越了3个前殖民地的亚洲城市,上海 河内和台北,从汽车 三轮车和火车的一个窗户拍摄外界的景物变化。一条道路,一线桥梁,一段铁路,其变化见证了不同权力的演变。影像记录了变化 分层的景观,为从别处了解这个地方打开了一扇窗户。进步是一个建设者和占领者(对人民)所作的承诺。他们做出现代化的承诺,代价是什么?实际上,现代化的内驱力来自于思乡之情--奔向未来的同时又紧紧地?住过去。

像一个旅行者,观众移动着,他们对作品的理解程度随着他们所听所闻而波动。5个女性用他们的母语,普通话 上海话 英语 闽南话和越南语讲述这座城市环境变化??????史,她们所讲述的内容有关????的分?和政治的变迁。(?内为因照片不清缺失内容)

我无法从艺术的角度分析这个作品,可是当三种交通工具的视野在黑洞洞的四周以奇妙的速度延展开来,我很狼狈。三轮车驶在河内某桥上,暗绿的河水与桥栏的颜色很相近,甚至与天空的颜色也很相近,或者这干脆就是灰灰黑黑的绿色组合。汽车行驶在上海的公路上,灰色的道路和房屋,蓝色的路牌,就像大多数城市一样,没有区别。铁轨上的火车我恍惚以为走在广深线上,直到窗外飘过“基隆”字样。就这样,不知不觉间我舍弃了三轮与汽车,坐在火车窗后,一如惯常那样看着窗外发起呆来。

离乡(林+兰)

林+兰作品《离乡》之《列车?台北》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11月17日,因为HH买车的事,我再踏上了返深的列车。94年离家以来,我已经数不清在这里往来了多少次,眼看新旧铁路相互交替,看铁路两旁日渐陌生,火车于我,从期盼变成了追忆。

下午一点,拖着早已饿得虚软的身体来到东站候车室。我手里拿着麦当劳的外卖纸袋,甫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剥出汉堡来。一个女子在08年穿件民国白色马蹄袖上衣灰布长裙黑色带扣鞋加上宽沿帽,无论如何都有些奇怪吧,更何况她手里还拿着一个M记汉堡。饥饿应该是候车室的特征之一才对,可是,焦躁更甚。当我屏住气咽下第N口汉堡,眼前人们开始起立,D849次要上车了。而人群只在瞬间便奇迹般退去。

DSC07125 正点1325

随后的旅程里,我没顾上拍照,只一味书写。乘着眩晕疯狂书写踏上旅程前的一切是我的习惯。偶然抬头间,列车已驶过石龙站,好似影像里飘过的“基隆”一样,只一瞬间就没有了踪迹,随后则是这个城市那些不可辨的特征。

又是这熟悉的深圳火车站,比邻香港的天空依然非常宽阔,而我依然是滚滚人流当中的一员,不做声地淹没进去。

返程在1645。我是被挤上站台的,虽然广深线每15分钟就有一班车。人们依然很焦急,以至于无法把箱子顺利放上空空的行李架。人们也都很疲惫,两个孩子奔过身边,车厢悄悄安静下来。有列车员推着售货车走过,空气中弥漫起一阵鸡翅鸡腿的油味,又再消散。而夕阳渐次照入车厢,与车灯相映,金光笼罩着每一个离家/归家的人。

黄昏 DSC07130

DSC07131 DSC07133

十多年来,火车速度越来越快,车厢越来越豪华舒适,而车厢里的人则越来越安静,越来越疲惫。

DSC07134 广州

东站了,尽管广州站拥有扬名全国的广场人流,可广深线的大部分乘客还是在这里下车。他们是另一个部落。而后,窗外飘过越秀山,火车这才驶入一般意义上的广州。

下车

就是这个车站,二十年前,我们与父亲曾在这里失散。

出站口 广州站

树与群落

从这棵树后,我再也不堪记录。这许多人,就像广场地面的痕迹一样,不知从那里来,不知何时消失。他们以不同的组成,存在以相同的形式,就这样等待、翘望。 几经整顿拆迁,树居然留了下来,同其他痕迹一起,顽立当中,使广场不能成为真正的广场。

返家

5点多从火车站开出的公交车上充斥着非常复杂难辨的气味。已经是秋天了,空调口还不得不呼哧呼哧着往外吹风。人们表情各异,有人看手机书,有人看车载电视,有人举着手机听歌,有人握着手机唱歌,更多的人目无表情地瞪着窗外夜幕下的车龙。空气疲惫地令人恶心。

我用逃命的脚步挣脱人群,冲下车厢。而车外,是涌向超市的另一股潮水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记得第一次看展出来,我对久别的岑说:表达自己真的很需要勇气,我看得很苦。岑不解,说陈述现实有什么勇敢的,我无法反驳。于我,现实并不真能表达。看别人,则会在表达后被剥离出来,这样的裸呈可要如何观看?

《离乡》关注的是窗外的环境变迁,而题目却采用了人。汽车里的上海让我觉得别扭,现在想起来,大概是因为作者用了前挡风玻璃视角吧(或者汽车通道位于中间正是出于这种考虑?)。他者,实践中的他者,在我的理解里,不应该是驾驶座上的主人。虽然我还不清楚他者的概念,更不清楚什么是后殖民理论。

谨以此开始三年展观后。